大江奔涌,激荡着产业转型的滚滚春潮;以山为名,标识着创新攀登的蓬勃雄心。与山水城林相得益彰,让产业图景日新月异,南京这座城市科创引擎强劲,发展“后浪”汹涌。
5月15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在南京启动。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南京着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央和省市媒体记者们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了这里砥砺转型、矢志创新的一线生动实践。
竞逐浪尖,南京“智造”实力出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15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首站来到浦口区桥林街道,昔日厂棚林立、机器轰鸣的十里“造船带”,如今蝶变生态风景线。
在江对岸的滨江开发区,中兴通讯南京滨江基地展示了“用5G制造5G”的奇特场景。百米长的5G基站生产线,从头走到尾,只看到三四位工程师。传输带、自动导引小车与机械手臂忙碌着,正在完成从零件到成品的全过程。
这个投入约200亿元建设的制造基地,是中兴通讯用智能工厂模式生产5G相关产品最先进的基地,广泛应用机器人、机器视觉、5G+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研发、生产、运营的全流程智能化贯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江流石不转,转型升级铸就产业硬核,助力更多的南京制造“通江达海”,走向更大市场。
在江北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总装车间里各式各样的地铁、高铁列车整齐排列,车身上喷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字,这里的城轨车辆及铁路客车已批量出口到格鲁吉亚、印度、突尼斯等国家和地区。
5月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起的2023年“十城千企”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行第一站选择了南京。仅一个江宁开发区,已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工厂8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家、省级智能车间31家,引育了由70余家央企、知名外企、高成长型民企组成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舰队”,去年一年,为长三角区域500余家工业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竞逐浪尖,实力出圈。南京“智造”实现了产品输出、服务外溢、智力输出,正成为新的产业风景线。
再起峰峦,科创企业“顶天立地”
以城市“最高海拔”的一座山峰,来命名一系列科创机构、战略,展露了南京矢志创新突破的蓬勃雄心。走进紫金山实验室,“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的媒体记者一行领略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科创图景。
发布全球首个广域确定性网络系统重大突破成果、全球首个云原生算网操作系统、全球首个6GTKμ极致连接无线传输试验平台V1.0……5年前,江苏省与南京市共同启动紫金山实验室建设,重点围绕未来网络、普适通信和内生安全三个方面,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这里创造了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六个全球第一”。2020年10月,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双链”融合重构南京产业版图。南京聚焦紫金山实验室和东南大学等核心资源,打造“紫金山科技城”。围绕网络通信、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已孵化培育1000多家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相关联的企业,涉及自动驾驶、远程工业设计、远程医疗等多个场景。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极具活力和潜力的创新主体,也是城市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和强劲势能。5月29日,省科技厅公布了2023年第三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南京三批次入库累计总数达15374家,同比增幅35.1%,占全省入库企业数29.7%。
不断抬升创新海拔,壮大科技企业集群,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科创森林。南京市提出,要构建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环紫金山科创带、江北新区产业创新带为重点的“一院两带五园”主承载地布局。
为了更好地把科教和人才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南京市委市政府鲜明提出,要扮演好“四种角色”——当好基础研究的组织者、创新要素的撮合者、应用场景的提供者、体制改革的推动者。
竞速蓝海,未来产业“风起云涌”
“随时随地穿梭进3D元空间,我们让用户从在线变成在场,在元宇宙空间内交流互动。”5月16日,在雨花台区中国软件谷,南京维赛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徐晨翔带领大家来了一场穿梭之旅——只需穿戴好头显和手柄,就可以操纵3D虚拟人物漫步元宇宙。
维赛客的vs·work元宇宙引擎作为一个互联协作的元宇宙底层平台,让全球不同时空的用户共享元宇宙互联万物的能力,正为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大厂”提供元宇宙解决方案。徐晨翔介绍,去年vs·work元宇宙引擎的营收总额达2000余万元,同比增长300%,公司已完成两轮融资。
这一“穿梭”体验的背后,是南京敏锐的“卡位”布局。今年年初,南京出台“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六大专项行动计划”,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等6条新赛道。
放眼当下,竞逐未来产业,正成为国内众多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南京是国内首个逐一发布未来产业细化赛道“施工图”的城市。作为全国首座软件名城,南京软件业务收入全国第四、全省第一。扎实的产业基础、活跃的创新生态,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发展输送了强大的“营养”。
“元宇宙、人工智能领域与制造业不同,没有形成头部的垄断效应。作为一个新兴领域,高度依靠前沿技术突破,还没有通过商业化拉开差距。”小视科技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胡建国认为,作为一个“生产工具”,人工智能要在解决各个行业的具体问题中创造价值,并不存在一种技术、一种算法通吃,这片广阔的蓝海中,南京大有机会。
南京市提出,“十四五”期间,南京未来产业要保持年均30%的增幅。到2030年,南京未来产业规模超1.5万亿元,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15%左右。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竞速未来产业新赛道,南京谋划的是产业发展能级整体跃升。南京市提出,要聚创新之能、集人才之势,勇当国家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加快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使产业筋骨能够更强劲、企业细胞能够更活跃、科创森林能够更茂盛,让古都南京焕发出不懈创新的时代动力。
记者 洪叶 管鹏飞 徐晋 仇惠栋
记者手记
在南京,见未来
洪叶
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生产线上自动化作业的机器人、机械臂“各司其职”;医生远程操纵300公里以外的机器人做手术,时延不超过6毫秒;穿戴好头显和手柄,一个身处南京的导游可以带着海外的宾客远程参观南京……通过调研中的所见所闻,记者深深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未来世界”从想象变成现实,正是南京这座城市澎湃创新活力的最好体现。从江宁区的紫金山实验室、滨江开发区的中兴通讯南京5G智能制造基地到雨花台区的中国(南京)软件谷,调研路线串点成线,勾勒出一座创新名城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在这里,央媒记者感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不再抽象,而是眼前生动的真实场景;在这里,6G、元宇宙、数实融合、未来网络等“热词”已经开始显露现实模样。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